日前,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大氣環(huán)境研究中心和生態(tài)毒理學研究中心在西南地區(qū)細顆粒物(PM2.5)的生物毒性效應及其基因表達調控機制等領域取得了進展,初步明確了西南地區(qū)PM2.5的致病機制及暴露風險。相關研究成果相繼發(fā)表在知名刊物《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Chemosphere》和《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PM2.5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由于不同城市大氣PM2.5的顆粒物粒徑分布、化學組成及來源不同,所導致的健康效應存在差異。本工作以成都、重慶采集的PM2.5樣品為基礎,探索西南地區(qū)大氣PM2.5的細胞毒性,氧化應激及基因表達調控。研究發(fā)現成渝兩地冬夏兩季大氣PM2.5顯著抑制A549細胞活性并誘發(fā)氧化應激,且冬季PM2.5存在更強的細胞毒性及更高的氧化應激效應。研究發(fā)現成渝冬夏兩季大氣PM2.5可誘導癌癥相關基因,顯著作用于共有的癌癥相關生物功能,且成都夏季PM2.5的致癌潛力最強。
本研究探索了西南地區(qū)大氣PM2.5毒性及作用機制,近一步明確了PM2.5致病機制及暴露風險;對大氣污染防治和制定人群健康保護策略具有重要的科學和社會意義。
相關論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20353031
圖片摘要